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336章 黄闯子献军略,曾彦侯说俘虏  (第1/2页)
    得知了刘良臣是刘良佐弟弟,黄得功、曾英等人都是一惊。    因为刘良臣降清是崇祯四年的事,且当时只是祖大寿军中一位游击,并不起眼,所以此事大明并没有人知晓。    毕竟原来的大明连内部情报工作都做不好,更别说获知外部情报了。    很快,黄得功便道:“刘良佐若真降了清,臣愿领兵讨伐他!”    朱媺娖点头,“那靖南伯认为,若刘良佐降清,后续将有何动作?”    “他肯定会南下攻打庐州府。”黄得功自信地道,“攻下庐州往南,便可从无为州沿长江东下,配合多铎这支清军主力攻打南京。”    “那靖南伯准备如何应对?”朱媺娖问。    黄得功道:“此前监国派马得功、丘钺守合肥,而合肥又是刘良佐南下取庐州府的必攻之地。    以刘良佐之能,即便有五千汉旗军相助,也未必能那么快攻下合肥。    因此,臣请监国派驻守六安的田雄领军逆长江而上,由水路从南支援合肥。    臣则领兵坐水师舟船沿运河北上,先收复淮安府治山阳,以及清河,再由洪泽湖入淮河。    之后沿淮河而上收复泗州、盱眙、临淮、凤阳、寿州,由此包抄刘良佐后路,必能将其全歼!”    黄得功作为江北四镇中最能打的,又是明末名将之一,自然不是只有勇力,军略方面也是可以的。    历史上,他先是和黄斐在荻港一带破左良玉部几十万大军。    后来刘良佐领清军南下,黄得功又直接灭了其前锋一两万人,因大意才中箭身死,否则弘光帝真没那么容易完蛋。    同时,黄得功麾下田雄、马得功等人也并非不能打——这几人不论是在黄得功麾下,还是历史上降清后,都是颇为能打的。    另一边,刘良佐即便降清,跟南明打仗也是屡屡失败,麾下更未曾出过类似马得功这种“清初名将”。    由此足见刘良佐部战斗力之低下。    所以,黄得功才说出了这般出兵策略。    朱媺娖听了点头,道:“靖南伯的军略确实不错,不过稳妥起见,本宫可发电报给湖广巡抚堵胤锡,让他派一两镇兵马由黄州府进入庐州府。    一则可作为支援,二则也能堵住刘良佐西边的退路。靖南伯以为如何?”    黄得功听了一愣。    他是知道电台存在的,只是思维惯性下,才忘记了利用电台传讯的便利。    否则的话,他自然不会留下西边这个大漏洞。    回过神来,他便由衷赞道:“监国英明,若湖广那边能出一支偏师,正好可补全臣军略中的缺漏。”    “那针对刘良佐部的布置就这么办吧。”拍板下了决定,朱媺娖又问:“准塔谁愿意去对付?”    “臣愿往!”    曾英、杨展、艾能奇三人同时出列道。    刘文秀明显对这件事不感兴趣,但见此也跟着站了出来,请战。    朱媺娖微笑,道:“那便由杨展领边防军第二镇前去吧。”    “臣领命!”杨展喜滋滋地应了。    在场这些将军中,就他年龄最大,可官职却一般,立功执行可是热切得很。    曾英又出声道:“监国,臣愿领兵北上克复徐州!”    “可以。”朱媺娖先点头,“但也不必太过着急——可让艾能奇率领禁卫军第五镇先随靖南伯北上克复淮安。    而后分兵,由艾能奇沿黄河向东,收服黄河最下游的安东等地。    曾英则暂时留在扬州,整编扬州守军、民勇及绿营军俘虏,编出两镇兵马。    一镇可以刘肇基为总兵官,另一镇以马应魁为副将,暂代总兵之职。    整编完成后,你再携带这两镇兵马北上。    嗯,本宫便任你为提督徐淮军务,统领包括禁卫军第五镇在内的四镇兵马。    暂且以收复淮安、徐州两府,以及防备清军为任务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