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152节  (第3/3页)
民,进行屯田。    然而,从汝水传来的消息越来越不利。    陈胜的起义军彻底击败三大节度使之后,注意到粮草充足的河洛地区。    攻下伊水县,然后经过狭窄的伊阙关,就可以抵达夏县所在的伊洛平原。    “据说陈胜和吴广的起义军,人数已经到了六十万。如果他们携家带口来攻,我们伊水县这5000兵马,难以守住。”    县令杜牧对此感到悲观。    陈胜和吴广采取的是人海战术,而且他们的天赋还可以将乡勇转职为农民起义军,壮大队伍。    伊水县的5000兵马,不算是精锐,基本上全部是低阶兵种,维持治安和讨伐小股山贼还行,对付十几万起义军就难了。    陈胜和吴广扫灭汝水上游大大小小的势力,缴获了不少精良的兵器和盔甲,已经不是初期的农民起义军。    “向夏县求援,夏县应该可以调来一万兵马,足以守住此地了。”    蒋钦轻视陈胜的起义军,认为15000兵力,可以挡住陈胜和吴广的起义军。    杜牧进行推论:“陈胜和吴广二人粮草不济,我们坚壁清野,陈胜、吴广必败。”    一个驿站的小吏紧急来报:“两位大人,主公决定从关中回师,镇压陈胜、吴广!”    杜牧和蒋钦二人对视,看来陈胜、吴广这回摊上大事了。    夏镇,张华趁着唐玄宗和安禄山拉锯期间,暗中带领一万骑兵,从崤山北道,经过潼关、函谷关,回到夏镇,见到了繁荣的夏镇。    张华离开之后,委任范仲淹为县令,成功将夏镇升级为三级镇子,与目前唐玄宗的长安镇在一个级别。    “主公离开数月,征战关中,似乎有所成长。”    范仲淹见张华经过在关中数月的征伐,眼神更加坚定,不由欣慰,也不枉他守家这么长时间。    “这些时日,多亏希文尽忠尽职,我才能放心在关中大施拳脚。”    张华也庆幸招揽范仲淹这么一位王佐之才。    如果不是范仲淹治理后方,抵御来自东边努尔哈赤的威胁,那么张华担心后方有失,根本不敢攻打关中。    “主公令我在此地募兵一万,这是要攻打陈胜、吴广了?”    范仲淹可以从张华的行动,揣测出张华的意图。    北边的孙策、东边的努尔哈赤,这两个势力都不是用一两万兵马能够解决的强敌。    范仲淹想来想去,就只有陈胜的起义军,容易被人以少胜多。    “希文猜的不错,对付陈胜和吴广,一万骑兵足矣。我令你招募的一万新兵,作用仅是用于助阵和建造工事罢了。”    “另外,召集镇守洛水县的陈午、函谷关的种师道。”    张华回到夏镇,立即召集所有的兵力。    陈午和种师道奉命,立即带兵前来汇合。    “陈午,不曾想我们还能把酒言欢!”    乞活帅田禋见到同为乞活帅的陈午,两人激动不已。    他们曾经是西晋并州刺史司马腾的部下,因为时局混乱,各奔前程,乞活军四分五裂。    现在,两个乞活帅再次相见,唏嘘不已。    “杨业大人!”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