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我妻薄情 第440节  (第1/3页)
    第357章 官场事    谢玄英在打?仗, 贵州却不能因为战争而停摆,程丹若思忖过后, 把开辟驿道的后续工作, 交给了?齐通判。    她还有别的事要做:督促各府预备春耕,联系生民药行?进行?第一?次试种,准备第二次义诊……    工作量太?大, 她都没留意鲁郎中, 哦不,鲁御史写了?奏折“弹劾”她。    消息还是?靖海侯传来的。    这位神通广大的公爹抄了?一?份给她送来, 点?评“但用无妨”。    且从?头说起。    鲁御史原是?兵部职方司郎中, 军中佐官。此前, 程丹若派他劝降赤江各寨, 他立功不少, 被杨首辅看重,加御史职,有纠察军旅之?责。    他是?广西人, 座师是?国子监的焦祭酒, 没法为他提供太?多助力,主要靠自己混。    升职后, 焦之?林专门写信过来勉励,并道明原委——是?杨首辅提拔了?你。    这是?什么意思?就是?让他紧跟首辅大人,从?此过上有后台的幸福生活。    当然了?, 士人的投效不是?认谁为主,而是?以?谁马首是?瞻。    杨首辅既然让鲁郎中做了?御史,目的一?清二楚——他希望鲁御史能制衡一?下谢玄英。    那么, 鲁御史是?怎么想的呢?    鲁敬天,字观世, 广西人,虽然仕途很苦逼,但他家在广西是?大族。    他是?家中老?二,幼年便颇具文采,热爱旅游,走?过南边诸多地方,会画画也会写游记,妥妥的富贵闲人。    原本该做一?个逍遥的富家子弟,看山看水,谁想到了?三十岁,兄长意外去世,他成了?顶立门户之?人,便在父母的劝说下预备科举。    之?前他就有秀才的功名,考了?十年,四十岁中进士。因为熟知南方事,被丢去职方司画舆图。    他今年四十五,还算年富力强。去年终于凭借劝降的功劳,摆脱了?炮灰命运,可谓是?苦尽甘来了?。    照理说,杨首辅垂青,他怎么都不该拒绝,也不好?拒绝,但事情偏偏就为难了?起来。    他找不到可以?弹劾的地方。    韦自行?当主将时,将官占下头大半功劳,士官收取好?处,安排打?点?过的人去后勤……虽说这是?心照不宣的潜规则,搁这会儿,鲁敬天都不会弹劾,免得?得?罪其他武官,更不要说谢玄英的军中这事很少。    是?的,不至于没有,但记录军功的士官是?谢家护卫,哪支队伍割了?首级,记录得?明明白白。    论功行?赏时,所有奖赏多分一?份,比如一?旗十人,赏赐就分成十一?份,小旗独占两份,其余诸人平分。同?时,该队累积的军功到达数额,若无意外,小旗率先升职,队伍由他推荐的副手接任。    责罚同?样,无论出了?什么事,先罚领头的,要是?延误军机的大罪,十个人全都砍脑袋,不管有没有责任。    打?仗也没有厚此薄彼的,但凡下达任务,除了?杂兵、伤兵、民夫组成的五团,一?团到四团抽签,谁中了?谁上。    鲁敬天最佩服的一?点?是?,士卒一?旦受伤便归入五团,担任后勤、修缮等差事,各团士卒相处融洽,并无敌对之?意。待病愈,可自行?选择去留,或听从?五团的分配到缺处,或回归原队伍。    如此,各级士官就不得?不公正对待下属,省得?有本事的人跑路了?。    几次下来,大浪淘沙,军中上下气势大改,越发不凡。    所以?,鲁御史能弹劾什么呢??    谢玄英与士卒同?吃同?住,从?不叫苦叫累,对皇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