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奋斗七零,我带全村成了先进集体 第243节  (第3/3页)
他们每年也吃不到那么多的rou。    第364章 秦景尧来信    生产队的老母猪也从一头增加到了三头。    这三头母猪,每年都能产两窝猪崽。    按照一头猪两窝崽最少二十只算的话,也能有六十只猪崽。    除了留下自家生产队喂养的,其他的都卖给了附近的生产队。    光是卖猪崽的钱,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。    而姚家村生产队,也保持着每年至少三十头以上的喂养量。    再多的话,猪圈就盛不下了。    要是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的话,地方也要再次扩大。    孟骄跟姚村长说,村里倒是可以发展一个养猪场,到时候可以考虑把猪圈建到果园那边。    自从芦苇荡那里挖了荷塘,孟骄还建议村长养一些鸭子跟鹅。    鸭苗和鹅苗不太好弄,还是孟骄接下这个任务,去了趟县里,然后从自己空间里拿出两百只鸭苗和五十只鹅苗。    这些鸭苗和鹅苗都是空间里繁殖的,适应能力挺强,只要没有什么意外情况轻易也不会生病。    姚村长找了几个人,在荷塘边搭建了几间鸭棚子,就地取材让人用芦苇编的顶棚,上面再糊上一些掺了草和成的泥巴,既能遮风也能挡雨。    鸭棚子边上,还用土坯盖了一间小屋子,是给养鸭子的人住的。    这个活比较辛苦一些,每天早上要把鸭子和鹅放出去,晚上再赶回棚子里,夜里还要时不时的注意着动静,总之就是要驻扎在芦苇荡边上。    村里的社员自然没人愿意干这份苦差事,姚村长就把这活给了牛棚里的另外一位同志。    牛棚的同志倒是挺乐意,这活虽然辛苦一些,但同时也很清净。    只要负责放好鸭子跟鹅,打扫一下鸭棚子的卫生和粪便,其他时间都是自由的。    荷塘里有不少野生的小鱼小虾,这些就是鸭子最好的食物。    每天放出去之后,它们就会自己在荷塘跟芦苇荡里面觅食。    倒是鹅这种家禽比较挑嘴,它们是食草动物不吃腥,所以平时还要给它们割一些喜欢的草跟野菜来剁碎喂食。    到冬天的时候,除了喂一些青菜大白菜还要喂它们一些粗粮。    秋收完之后,冬小麦也种下去了,社员们忙活了一整年,终于可以清闲一点了。    这天,孟骄刚喂完猪回来,还没进家门,便看到邮递员骑着自行车过来。    “孟同志,有你的信,还有一个包裹!”    孟骄还以为不是爸妈大哥的信,就是二哥的来信。    哪知接过信一看,上面并不是自己熟悉的字迹。    还觉得挺奇怪,看了下寄信地址,是京市。    心想,自己并没有京市的朋友,会是谁呢!    忽然想起,秦景尧家就是京市的。    算一算时间,他离开也大半年的时间了。    --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