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1337章 降表  (第2/3页)
/br>    喊话的多是对北面有好感的书生,一开始还只是聚在一起议论些反诗,如今已经越来越明目张胆了。    这是投降前夕的临安城。    人心扰动,无人能管。    张世杰没有理会他们,而是赶向城南,登上了船只。    “启程。”    “喏。”    船只连夜出了水门,进入钱塘江。    ~~    临安府衙,闻云孙已有些无心公务,愣愣看着门外发呆。    他隐隐感受到张世杰来,是想听自己劝几句。但很多事他自己尚且没有答桉,如何劝别人?    正想着,廊上又有火光亮起。    闻云孙以为是张世杰又回来了,开口道:“张少保是想明白了?”    一个灯笼先进入了视线,上书“大内”二字,其后是几名宦官进了公房。    “闻相公这么晚了竟还在府衙里呢,累得咱家好找。”    “几位大官有何事?”    “喜事,喜事。”    烛光映着那笑脸,再听得这“喜事”二字,闻云孙有些恍忽。    恍忽社稷不是处在风雨飘摇之中,而是太平盛世。    “知临安府事闻云孙,朝廷之砥柱、国家之干城也,岂可泯其绩而不嘉之以宠命乎,今擢为右丞相,兼枢密使,锡之敕命于戏……”    闻云孙又愣住了。    直到那封明晃晃的圣旨被递到他手里,耳畔还响起了一声呼喊。    “右相?右相。恭喜右相,贺喜右相。”    “臣……何德何能?”    “右相是状元郎出身,才华盖世。更何况,右相的忠义,官家与太后都是明白的。如今有些事若交给别的臣子,只怕他们未必尽力。”    “何事?”    “右相有所不知,如今官家有意遣使到皋亭山求降。若派别的官员去,怕是会只顾着向北人表忠心。唯有右相,还能为社稷据理力争啊。”    闻云孙说不出话来。    这一趟到临安勤王,他没想到自己能从知州升到了右相,站在了大宋文官之巅。    但,怕是行不了宰执之权了,只能以宰执的身份代宋廷请降。    若问他愿意吗?    他不愿意……    ~~    天光渐亮。    高长寿披上盔甲,站在沙盘前,看着临安城的地势。    他想不通,宋廷若不降,还有什么能力守住临安,而陈宜中竟还敢爽约……    “大帅,宋廷使节到了。”    “先问问他,戏耍了本帅之后还敢前来,不怕死吗?”    不多时,士卒回报道:“大帅,宋使节称今日乃是奉传国玉玺以及降表至军前投降,请大帅息怒。”    高长寿一听,首先感受到却是失望。    他昨夜想了很久,思考陈宜中爽约之事背后藏着怎么样的计谋,结果却只是陈宜中不敢来、或不愿来而已。    直到看到一方玉玺被捧着进入大帐,高长寿的失望之情才渐渐退去。    他凝视着那枚小小的玉玺,对宋廷依旧感到轻蔑,因这趟南征实在太过轻易了,赵氏甚至不配被称作是个对手。    但至少天下顺利一统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