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38章 困难与机遇(二)  (第4/11页)
列的一堆数据默不做声。    其实,这些他都知道,只不过就像之前和徐小倩说的,解决起来不难,回头继续找畅想呗!    柳纪向不是傻子,现在舆论已经反转了,他再和三石公司对着干是不明智的。    况且,三石公司要是真拿出三到五年两百万的订单,畅想也顶不住,也要动心。    但是,同样是齐磊说的,这被人卡脖子的事儿,有一次就够了,绝对不能有第二次。    所以,他才想了五六天也没想出个结果。    就这么不说话的坐着,大伙儿也知道他在思考,只是不知道他想没想到解决方案。    说实话,连耿大爷都希望齐磊再创造一个奇迹,毕竟齐磊善于创造奇迹。    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齐磊突然喃喃自语,“40万....40万....40万啊.....”    大伙儿看来,心说,怎么了?被40万难到了吧?    其实老耿也想过,要是少一点反而好办了,40万的年采购量,太多了。    却不想,齐磊蹦出一句,“40万太少了,要是有140万该多好啊!”    我噗!!    大伙儿都喷了,四十万都抓瞎呢,还140万?    耿大爷凑上去,“小瘪犊子,你念叨啥呢?”    齐磊没回答耿大爷,还在自己的思索之中,心说:要是有140万台,就有可cao作性了啊!    想着想着,齐磊突然拿起电话,给南光虹打了过去。    “南大爷,问你个事儿。”    对面南老容光焕发的,他的盘古起飞了,正爽着呢!    “啥事儿?尽管说!”    齐磊,“您不是在畅想做过总工吗?如果咱们也想弄个产能40万台电脑的厂子……”    对面南老爷子一听,都没让齐磊说完:“停!别做梦!!”    齐磊,“????”    南老,“是老耿头儿,还是你三叔出的馊主意啊?”    继续道:“这事儿他们和我商量过,咱们有需求,干嘛不自己做?”    “可是,不现实。”    齐磊点了点头,说出一句南老刚想说的,“周期上不允许。”    一个电脑装配厂,不是说建就建的,没个三两年的周期,是建不起来的。到时候,黄花菜都凉了。    那边南老听罢,“不光是周期的问题,还有别的原因。”    “第一,你没那么多资金,账面上就五个亿,都砸进去建厂,你不过了?说白了,你还是太穷!”    “第二,你就算不过了,砸锅卖铁建组装厂,也只是个空壳。你知道40万产能的厂子,需要多少专业工吗?冷不丁的,你上哪招人去?”    “第三,你没技术!这个事儿,我可以给你牵头去组织。可是,硬件适配、软件适配、兼容性、电源解决方案、工业设计、生产线优化等等等等。”    南老毕竟是畅想技术上的奠基人,所以说起这些如数家珍。    “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完成的,需要团队,一个大团队!”    “就算你拿钱砸,也比不过人家!”    “你要知道,畅想那是计研所的技术支持。又有汉卡、交换机等等前期的专业工和技术累积,才有今天的成就。”    “清化同方、北大方正,那也是全国最好的两所高校做后盾。校内的研究院,学者人才拿来就能用!”    “你呢?你有什么?你啥也没有,就我这一个糟老头子。就别做这个梦了!”    南光虹说的都是很现实的问题,资金且不说,首先专业工和一线技术人才就是个大问题。    这个年代不是十年后,二十年后,深圳、东莞的电子厂一大堆,熟练工、技术工一大堆,恨不得一天招满。    刚进入21世纪,哪来那么多好工人给你?    再说了,组装厂,再不用技术,也得有技术。从零开始还没技术背景,就很不现实。    何况,三石公司面临的设备短缺是迫在眉睫,真的远水解不了近渴。    齐磊听摆,其实也不意外,这些他也想得到,只不过没有南老专业。    之所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